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臺陽文史研究》學報第十期正式出刊

編輯室報告

  隨著《臺陽文史研究》迎來第十期的出版,我們也即將慶祝臺陽文史研究學會成立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本刊始終秉承「促進臺灣文史之研究與推廣」的創刊宗旨,透過編輯委員會的討論確定每期的徵稿主題,每一篇論文均邀請至少兩位學術委員進行嚴格的稿件審查,確保研究的嚴謹性與創新性。

  本期以「社會文化變遷:從地方家族到多元觀察者」為題,探索府城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和社會結構變化,並展示這些變化是如何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發展與演變。本期內容包括四篇由學術界專家學者所撰寫的論文,涵蓋了從府城社會到臺灣紀行的多方面變遷,研究時期從清代到國民政府時期,提供了從地方家族、旅行者到文人的多元視角,充分展示了文化社會變遷的複雜性。

  第一篇論文〈管窺府城家族社會生活與生業發展──以臺史博館藏試經口蘇家書契資料為例〉:利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藏的蘇家書契資料,詳細展示了府城地區蘇家家族的社會活動和土地經營模式。這些詳實的檔案資料不僅揭示了家族如何在社會中樹立地位,還反映了地方家族如何通過土地管理來積累財富與影響力。

  第二篇論文〈臺南開元寺空間與周邊之歷史探討〉:通過詳細記錄和分析開元寺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歷程,從庭園到佛寺的轉變,展現了該地區如何隨著社會和政治的變遷而演化。文中不僅探討了開元寺的建築物變化,也觸及宗教實踐和地方信仰如何在變遷中適應和轉型。

  第三篇論文〈日治時期朝鮮人金赫默的〈臺灣紀行〉觀察與分析〉:透過分析朝鮮人金赫默的旅行記,揭示了他如何觀察並記錄下日治時期的臺灣。通過他的筆觸,不僅瞭解到當時臺灣社會的生活狀態,還能感受到外來影響如何塑造了臺灣的文化與社會結構。

  第四篇論文〈汪中的文壇地位及其詞作析論〉:深入探討了汪中作為詩人和書法家在臺灣文壇的影響力,及其如何透過文學和藝術表達自己對社會變遷的感受和反思。通過對他的詞作進行細緻的分析,展示了文化身份是如何在個人經歷和社會歷史背景中形成的。

  本期的出版是對臺灣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的一次深刻反思與體現。我們衷心感謝所有投稿者、審稿人及編輯團隊的辛勤工作,使得這一期能順利出版,希望讀者能從這些研究中獲得啟發,並進一步探索和欣賞臺灣的歷史與文化。

主編張麗芬
2025年1月1日



為了讓學報更多元推廣,目前《臺陽文史研究》內容也可以在以下資料庫查詢或下載,提供便利快速的閱覽方式,歡迎多加利用。(直接點擊名稱即可連結網站)

若有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源圖書館借書證的朋友也可以從圖書館電子資源平台登錄查看各期文章(網路辦證即可利用線上資源):

1.國立臺灣圖書館(網路辦證)電子資源查詢系統搜尋「HyRead ebook電子書暨電子雜誌」、「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https://hyerm.ntl.edu.tw/\

2.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網路辦證)搜尋「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ers.nlpi.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