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臺陽文史研究》學報第七期正式出刊

編輯室報告

新冠疫情肆虐,打亂了人們既定的步調與生活,但有些「堅持」依舊堅持著,一如《臺陽文史研究》學報的理念,努力邀稿、嚴謹審稿,每篇論文皆有二至三位委員細審把關。本期為「臺灣.戲∕曲」專刊,共收錄五篇論文,一篇劇評,與一篇訪談稿。論文研究對象涵括歌仔戲、京劇、崑劇與什音,有從劇本角度立論,也有從表演藝術角度進行分析,還有傳承、傳法等不同切入視角,多元繽紛。

五篇論文主旨概要如下:

〈析論歌仔戲《胡漢笳音》〉以歌仔戲劇本《胡漢笳音》為底本,並參酌劇場演出的立體呈現,分析劇中人物的情節設置、角色性格以及語言特色。

〈「人間佛教」以戲傳法的教誡示現──試論大愛電視歌仔戲《高僧傳:鑑真大和尚》之佛教教化內容與方式〉,析論該電視歌仔戲捨棄文獻紀載之神通,但以現代傳播媒體將法師說法,透過電視網路,傳達至無數人面前,讓融入戲劇劇情中的佛教教義有了教化的實踐,穿越時空,於觀戲的潛移默化中,度人無數。

〈新竹九甲什音初探〉從田野調查補述考察何謂什音,並對相較於臺灣其他地區的什音,極具特殊性的新竹什音,有清楚脈絡敘述,新竹什音可說是臺灣今已少見的「九甲音樂社團」,其歷史亦可一窺新竹往昔九甲戲風華。

〈從「蓬瀛戲弄」演出思考當代戲曲發展折子戲的可能性〉,藉由中研院院士曾永義教授所創作的劇本摘錦聯演「蓬瀛戲弄」的演出,思考當代戲曲「折子戲是否有發展的可能性」,又或者「折子戲是否該發展」的演繹辯證。

〈淺析京劇票友對於影音媒材之使用──以新竹市國劇研究協會為個案研究〉,透過爬梳文獻、輔以第一手的訪談材料,淺析票友與影音媒材之使用關係及意識,以及對該地票房環境可能產生之影響。

除專題論文外,本期亦收錄〈評京劇武生戴立吾演〈鍾馗嫁妹〉、《伐東吳》、《拿高登》兼論武生進階發展〉一文,此為劇評文章。另有人物專訪〈一生在戲裡:訪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老師〉一文,只是王安祈老師受訪時間是在2021年7月,本期刊付梓在2022年1月,半年的時光,疫情未見緩和,人事卻陡起更迭,愛戲如癡,備受國光團員愛戴的安祈老師為堅持京劇藝術本位,提出辭呈,她說「國光要『轉型』了,以後『減少演出,技術轉移』。我的任務已完成,想休息了。以後永遠是京劇的義工,永遠默默陪伴國光團員,當然也永遠是戲曲的粉絲。……」這樣的宣告不僅團員錯愕不捨、戲曲界炸鍋,觀眾亦吃驚不解,在幾經波折,文化部長懇切慰留下,安祈老師終不捨京劇這塊心頭肉,承諾留任至明年七月合約期滿,這樣的「輾轉」亦是對京劇的一種堅持與守護。

本期內容:

專號:「戲/曲.臺灣」

1.析論歌仔戲〈胡漢笳音〉/彭心怡
2.「人間佛教」以戲傳法的教誡示現──試論大愛電視歌仔戲《高僧傳:鑑真大和尚》之佛教教化內容與方式/李宗定
3.新竹九甲什音初探/黃思超
4.從「蓬瀛戲弄」演出思考當代戲曲發展「折子戲」的可能性/黃琦
5.淺析京劇票友對於影音媒材之使用──以新竹市國劇研究協會為個案研究/劉雲奇

劇評

評京劇武生戴立吾演〈鍾馗嫁妹〉、《伐東吳》、《拿高登》兼論武生進階發展/陳韻妃

專題人物

一生在戲裡:訪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老師/洪瓊芳


為了讓學報更多元推廣,目前《臺陽文史研究》內容也可以在以下資料庫查詢或下載,提供便利快速的閱覽方式,歡迎多加利用。(直接點擊名稱即可連結網站)



若有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源圖書館借書證的朋友也可以從圖書館電子資源平台登錄查看各期文章(網路辦證即可利用線上資源):

國立臺灣圖書館(網路辦證)搜尋「HyRead ebook電子書暨電子雜誌」、「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網路辦證)搜尋「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華藝線上圖書館)」

以上兩間圖書館還有很多豐富的數位館藏,也一併推薦給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